記者:我國制造企業在做物流優化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哪些誤區?如何避免?
張蕓:要做好物流設計或物流優化工作,首先要有正確的理念。就像我之前談到的,要從企業整個運作鏈條去考慮,而不是只盯住倉庫這一個點。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我國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或進行技術改造時,往往有一個不好的傾向,就是更愿意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設備埋單,而不愿意為規劃、設計等智力投入付費。反映在物流設計或物流優化工作中,往往重視技術設計環節,也就是物流系統集成建設這個環節,輕視甚至完全忽略前面兩個重要步驟:數據分析、概念規劃。這是完全不可取的。
企業在做物流優化的時候,要相信專業機構給出的專業的意見,盡量采用國際通行的解決方案和做法,不能盲目推崇自動化設備,優化一定要以物流實現為導向,不能以設備為導向。以國際化高標準為起點,才能規避短期行為,避免走彎路,避免重復和多次建設投資,避免浪費資金和時間,才能使企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穩步發展和提升。信任專業的公司、專業的人才,才能快速、經濟地解決問題;忌諱凡事自己摸索、碰壁、總結、再摸索、再碰壁、再總結。
還有,引入信息系統要慎之又慎。正確的次序是先做流程優化,然后才能上馬信息系統,這是保證信息系統實用、好用、效率高的前提條件。因為軟件系統往往會固化企業運作的流程和模式,一旦建立起錯誤或者不適當的流程或運作方式,將很難糾正,這會給物流優化工作帶來巨大障礙。
最后,要注意物流優化和改善的持續性。企業物流系統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續不斷地優化改善,才能不斷提升能力,因為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需求,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生產制造,也不可能有永遠不變的物流體系與物流流程。同樣,物流體系的建設、發展和提升也是需要逐步完成的,物流人員的操作水平、公司的物流管理水平也是逐步提高,不是一次性安裝了設備、上馬了管理系統就解決了問題。如果沒有持續的改進,可能曾經非常好用的物流體系會變得不好用,曾經先進的會變為落后。
記者:在制造業物流優化方面,法布勞格公司有哪些優勢?您如何看待這個領域的市場前景,對公司發展有哪些愿景?
張蕓:我認為法布勞格的優勢有以下幾點:一是以正確的理念幫助企業做物流設計和物流優化。概括來講就是以系統的思維,對整個業務鏈條進行梳理。二是法布勞格實施了近千個成功案例,其中包括眾多國內外知名制造企業,其實咨詢公司最有價值的財富就是這些實戰案例,而且要使得案例可學習、可復制、可標準化推廣。三是我們重視方案落地,強調做好實施支持服務。
隨著智能制造大潮的到來,我認為制造企業物流建設和優化這個領域將迎來非常大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物流咨詢項目投入大,成本較高,現在更多的還是行業龍頭企業才愿意投資做物流設計或優化的工作。我有一個愿望,想在物流設計方面進行一些創新,通過分析總結制造企業物流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應對方法,形成標準化的咨詢方案,讓更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得到正確物流理念的指引,讓所有企業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