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鮮電商、蔬果宅配等新經濟模式興起,冷鏈物流迎來了黃金機遇期。
7月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首批17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名單。冷鏈物流已成為當下重要的基礎設施, 未來如何搭建?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討論的話題。
多角度深入分析冷鏈物流行業,不能忽視冷鏈物流安全性探討,這是冷鏈物流的痛點之一,也是冷鏈物流2020年大考的重要指標。
一、冷鏈物流的痛點,不能忽視的安全
我國冷鏈物流起步晚、發展快,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但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難點需要全行業去克服解決,冷鏈物流全程的安全防護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隨著電商的強勢崛起,生鮮產品進一步滲透中國消費市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等主要冷鏈產品流通率大幅度提高。需求的激增,讓冷鏈物流成為食品流通的關鍵環節。
冷鏈物流行業作為現代物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幾年仍將呈高速發展態勢。一方面,冷鏈物流是我國農產品產銷鏈的關鍵支撐環節,其發展備受中央政府的關注和重視。另一方面,隨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改變,食材新鮮度要求提升推動冷鏈供應鏈升級,國內冷鏈行業未來3年有望保持20%增長,2020產業規模將達4850億元。
需求爆發增長的同時,痛點也同樣暴露,生鮮電商平臺用戶投訴數量同比上升,冷鏈產品安全性亟待解決。
冷鏈物流關系到產品安全及保鮮度,產品服務質量及口碑。冷鏈物流的發展與其所面臨的問題不得不引起行業重視,頻發的事件引發各方對冷鏈物流產品安全的廣泛關注;加快冷鏈物流安全體系建設,確保百姓“菜籃子”安全,已是冷鏈物流常態化下的重要課題。
冷鏈物流如何做到安全?
2019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寫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隨著多地區、多領域出臺涉及冷鏈物流政策,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將逐漸完善,監管將逐漸加強。向標準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這對安全性起到保證作用。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冷鏈市場品質意識將不斷增強,冷鏈物流將朝著智能化、多功能化、標準化、系列化方向發展,安全程度有望提高。
在冷鏈物流全程中,運輸過程相對較為安全,但各個重要節點,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在冷鏈物流全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同時工作人員盡量固定 ,并注意日常防護,這在當前甚至比冷藏設備的恒溫更重要。
此外,各方還提出了具體的方案,如加強冷鏈物流全程的安全防護,推動集約化管理,減少各環節的人員接觸;加強生鮮電商平臺協同,共同創建更加完善的冷鏈物流系統;對于全供應鏈環節(從產地到銷地)實現數據采集及監控,建立統一的監控的標準及監控平臺,實現全供應鏈透明化,實施定位貨物狀態……
總之,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方式的改變,助推著冷鏈物流加速發展,正因如此,在冷鏈物流成為常態化的背景下,各方也應當多措并舉,守護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應盡快構建符合國情的“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要,促進農民增收,保障消費安全,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保障兩大類冷鏈產品安全,是民生的重要課題
目前,中國冷鏈物流產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食品類及醫藥類產品,而該兩大產業的電商市場均達到較大規模。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達2638.4億元,醫療電商B2C市場規模將達708.5億元。
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增長,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產品的新鮮度要求會更高,推動著食品類、農產品類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
冷鏈物流就如一道橋梁,連接起農產品供給和消費需求,使過去難以跨越地域難題的生鮮消費成為可能。冷鏈物流可以把生鮮供應商、商家、消費者有效組織起來,通過農產品直發提升物流效率與體驗,以流通的升級幫助更多田間地頭的特產走進千家萬戶。
眾所周知,食品類、農產品類冷鏈物流產業鏈主要涉及冷凍、冷藏加工;冷庫貯藏;運輸與配送;終端銷售等環節。以低溫的冷鏈物流不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鮮程度、營養、色澤和口味,而且對于絕大多數細菌的增長,有著明顯的遏制效果。
因此,在貨物流通過程中,冷鏈物流能夠盡可能的保證貨物不受細菌的侵害,防止食品、農產品變質,為貨物安全提供保障。
冷鏈物流的完善,讓新零售企業有望簡化中間環節,依托信息技術直接倒逼上游提高品質和服務,甚至做到定制化生產,從而促進生鮮消費市場升級、農業產業轉型。同時滿足消費者對于新鮮食品的需求,加強食品的安全保障,助力消費升級。
但從目前來看,食品類、農產品類冷鏈物流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問題,針對不同產品的專用物流線短缺。不同產品需要控制不同的溫度,業內缺乏相關的行業標準,進一步阻礙物流運作協調,使企業成本難以降低。為了節省成本,有的司機在運輸過程中會關掉制冷機,快到目的地時再開機制冷;比如,在搬運、裝車過程中,由于人員操作不到位,也常常導致溫度過高……
蔬果運輸是易腐食品當中最復雜、最考驗駕駛員運輸知識的。由于貨物類型非常豐富,不僅對所需溫度、濕度不一,而且很多產品的質量容易受溫度波動影響。另外,果蔬采摘后依然會呼吸并產生熱量,因此更加考驗冷藏車的保溫和制冷效果。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居民對于醫藥衛生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促進了我國醫藥類冷鏈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醫藥類冷鏈物流產品包括藥品、器械、血液、疫苗、生物制品和其他細胞組織。藥品終端主要包括全國各級醫院、藥品批發企業、藥品零售企業或直接面向患者。
生物制品主要用于醫療領域,因此可以說是冷鏈運輸當中要求最嚴格的。不僅需要性能出色的運輸車輛,而且運輸該類貨物的車輛還需要符合藥監局新版GSP認證,對貨物擺放位置、溫度檢測設備、管理流程等都有著相當嚴格的標準。
無論是疫苗、生物制品、生物藥還是診斷試劑,都需要冷鏈運輸,而且對于溫控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這對冷鏈設備與從業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醫藥產品產業鏈仍不夠完善,中國主要藥企和物流企業的冷鏈尚未形成全國的輻射網。
無論是對生鮮還是醫藥市場,冷鏈物流都有著極強的支撐和推動作用。這兩個市場需求的增長,又反過來推動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但安全性是一個重要環節。
三、中小散的格局影響安全,體系建設亟待加速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冷鏈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但整體上仍呈現散亂小的狀態。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冷鏈百強企業合計大約只占市場份額的不足5%。
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約3391億元,同比增長17.6%。但與歐美、日本等國橫向比較,我國冷鏈流通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且行業集中度低。
冷鏈物流企業地域分布不均,目前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第三方冷鏈物流體系不透明,市場魚龍混雜,生鮮電商在選擇第三方冷鏈服務商時有所忌憚。
冷鏈物流一般包括預冷、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主要的基礎設施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柜等,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冷鏈設施的缺失都會讓產品品質打折扣。
當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斷鏈”,無法保證全程恒溫。“斷鏈”問題之所以突出,在于我國冷鏈物流還比較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
冷鏈行業以“中小散”企業為主,一些企業往往競爭無序、價格混亂,在冷鏈運輸中監控不到位、標準不落地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冷鏈物流行業是一個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不高的行業,導致不少民營企業投資意愿不夠強、投資力度不夠大。這是冷鏈物流這個大市場難以出現大企業,冷鏈物流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的主因。
高成本加上低收益,導致了我國90%的冷鏈企業是區域性的,大部分企業僅在特定領域運輸部分產品,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行業集中度偏低。在醫藥冷鏈方面,由于運輸成本、網絡運營成本過高,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形成全國性的醫藥冷鏈網絡。
近十年來,與冷鏈物流相關的企業注冊量逐年攀升,從2017年起更是飛速發展,2019年企業注冊量突破1萬。與快速發展同樣令人矚目的,是冷鏈物流中嚴重的體系建設問題。
當前我國尚未形成覆蓋全鏈條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無法實現對各環節的溫度控制、制冷、溫控記錄設備使用等情況進行全方位有效監管。這就導致了規范化企業執行標準成本高,不執行標準的企業反而可以搶占市場,行業存在一定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我國冷鏈基礎設施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以冷庫為例,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上廣等冷庫需求量較大的城市,冷庫稀缺;而局部省市又存在冷庫盲目過量建設,導致冷庫供大于求。從冷庫功能上看,目前存儲型冷庫多、流通型冷庫少,冷凍庫多、冷藏庫少,銷地冷庫多、產地冷庫少,不少冷庫功能定位落后于市場需求。
目前,中國冷鏈物流還處于初級階段,冷鏈物流水平與發達國家比較還存在很大差距。歐洲國家根據本國農業的特點和需求不同開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在醫藥冷鏈物流上也掌握著先進的技術,這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民以食為天,冷鏈物流事關百姓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醫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保障冷鏈物流產品安全成疫情常態防控下的重要民生課題。
冷鏈物流作為公益性產業、民生產業,應在中央預算投資中優先發展,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徹底打破“中小散”為主,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困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