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臺,快遞物流展現了服務出海,科技創新的能力與成績。
一、服務出海,物流大顯身手
近年來,服務貿易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據統計,2013年至2023年,全球服務出口年均增速約為貨物出口增速的兩倍,然而我國在貨物出口增長的情況下,服務貿易逆差達7651.8億元。
面對我國服務出海相對滯后的現狀,在軟件、計算機服務、金融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和其他專業性服務領域,中國應加快培養企業競爭力,作為新興的貿易發展模式,快遞物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物流運輸已成為全球經濟交易的基礎性服務,在全球經濟承壓、產業鏈重塑的背景下,物流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愈發凸顯,其服務貿易的性質將更加突出。在加速彌補我國服務貿易短板的大前提下,推動快遞物流服務貿易發展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發力點。
快遞物流企業主動服務出海,夯實全球供應鏈網絡,快準穩服務海內外客戶,
例如,自去年起,京東快遞先后推出“國際特快”和“國際標快”兩大服務,全面覆蓋歐美主要國家,最快3日內即可送達,在全球擁有近10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菜鳥,順豐,也有充分的國際服務布局。
今年服貿會的主題之一是“共享智慧服務”,這也是服貿會歷史上首次提出“智慧服務”這一概念,落實在快遞物流上,就是智慧物流。
當前全球服務發展呈現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新態勢,快遞物流也要隨應這一新形勢。其實,智慧物流在我國早已布局,特別是在快遞賽道上,數字化、智能化領先于世界,不但投入大,而且效果好,可為出海提供較好的服務。
雖然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仍需要通過發展生產性的服務業,來彌補制造業存在的短板,在服貿會快遞展區,以數字化和智慧化服務產業發展的技術與產品已成為展會的主流。
服貿會上看物流,智慧趨勢凸顯,物流企業立足科技,放眼全球。智慧技術對物流環節、場景、業態的改造無處不在。快遞物流的智慧化,作為消費者能夠通過物流服務體驗感知,作為合作者能夠通過與物流的數智化合作感知到這一點。
統籌推進數智化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憑借長期技術投入所帶來的數智化能力,以及自身長期積累的新型實體企業發展經驗,物流賽道上智慧服務已可引領世界潮流。
實現并完善智慧服務的一個重要點是“數實融合”,通過前沿技術與應用場景的融合來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并著重突出國際服務,夯實數智化國際供應鏈,實現“數實共鏈,智享全球”。
服務出海,合作服務是主旋律。快遞物流企業與眾多海外客戶及中國出海品牌開展合作,例如,今年初,京東物流與名創優品深化合作,為其在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全境門店提供倉儲、配送等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
服務服貿會,更顯我國快遞的智慧本色。既然是物流快遞企業,那么,也可以服務服貿會,京東物流作為本屆服貿會官方獨家指定物流服務商,為參展機構和企業提供國內外小件展品及證件寄遞服務。
選擇可靠、高效的物流服務商寄遞證件,是服貿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保障。京東物流獨家承運,服貿會5000份證件一日內高效寄達,京東物流充分發揮在智能物流領域的優勢,憑借其強大的物流網絡和先進的智能調度系統,確保證件的準時、安全、快捷送達。
京東物流提供實時物流追蹤信息,讓參會者對證件配送狀態一目了然,在證件送達后,也將持續為客戶提供完善的售后支持,借此機會,京東物流也將繼續深耕大型會展類物流保障。
服貿會不僅是展示,交流的舞臺,還有更多的論壇,會議配套活動舉辦,并進行評選,豐富了服貿會的內涵。
京東物流在服貿會的中國國際經濟管理技術論壇上,獲評為“核心競爭力ESG綜合治理標桿企業”,展現了在企業治理方面的持續努力和創新實踐;順豐科技的“全球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系統應用案例”入選“全球服務實踐案例”。
順豐科技順應全球供應鏈一體化和中國企業出海的趨勢,打造服務全球供應鏈業務的底盤系統,包含OMS、TMS、WMS、BMS等。這套系統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深耕供應鏈領域多年,目前已服務上百家客戶的全球業務,覆蓋海外供應鏈、海外電商倉、集運和保稅等主流業務類型。
以3C行業頭部客戶為例,幫助客戶在東南亞建立區域倉配中心和搭建亞太地區配送網絡,快速滿足客戶業務高速發展的訴求,也助力客戶品牌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躍上新臺階。
對于快遞物流企業來說,要借助服貿會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為未來發展找準目標。
二、科技創新,物流不甘人后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產業基礎日益堅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科技物流必然走進服貿會,亮相最新科研成果。
在服貿會首鋼園區14號館智慧物流及運輸專區,7家快遞企業組團亮相,展區以“新質生產力,智領快遞新未來”為主題,展示快遞物流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成果,突出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中國快遞”展區一件件炫酷的“黑科技”應用,在場內贏得了人氣,也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最生動注釋。無人機與無人車,是黑科技產品重點,每次服貿會都有亮相,然而年年新品都不同,技術創新無止境,后一年總比前一年更智能化,更貼近應用。
當前低空經濟是熱點,圍繞目前低空經濟在商業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低空經濟+物流”,傳統快遞物流企業積極布局無人機市場,在服貿會上,中國郵政“上新”郵政T100中型無人機和M10型號無人機,T100中型無人機相比小型無人機具有長航時、大載重優勢,具備更長滯空時間,可實現更多種類、更高性能任務及飛行載荷掛載。
韻達、申通、中通、菜鳥亦重點展示無人機產品。韻達無人機是一款四軸多旋翼飛機,具有28分鐘的航時和最大25公斤的起飛重量;申通多旋翼無人配送飛機具備強大的飛行能力和精準的定位系統,能夠快速將包裹送達目的地。
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在服貿會上展示的全球首款獲得適航三證的無人駕駛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最大設計時速達130公里。
在服貿會上,各快遞企業也帶來先進的無人配送車、盤點小車,樓宇機器人,順豐的樓宇機器人目前已在廣東、福建、山東等地投入使用。
而申通,雖然在體量上落后其它龍頭,但在科技研發上不甘落后,展位簡潔、科技感十足,展示了在物流領域的前沿科技與創新成果,其中無人配送車則憑借其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實現了從快遞網點到驛站的智能接駁配送,另外還帶來了自研的,榮獲多項發明專利的千向RGV 機器人,比傳統AGV 分揀播種設備,它能夠多排布50%以上的格口,并進一步提升了分揀效率和準確性。
申通研發視覺哨兵通過攝像頭智能識別,有效降低了操作環節生產風險;而韻達首次展出智能駕駛重卡模型,該智能駕駛重卡搭載了智能駕駛系統,可精確感知周圍環境并做出相應判斷。
從服務會展示的黑科技產品里,我們也看到了快遞企業洞察消費者對于快遞物流服務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攜手展出個性化場景定制服務,用新的服務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
京東與菜鳥,作為電商物流綜合體,作為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商,與寄遞企業相比,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物流科技成果。
冷鏈,是我國物流的弱點,也是難點,在服貿會上,這方面也有突破,首發投資集團正在全面推進的“4+N”倉配設施網絡建設中首個以冷鏈為主的高標物流園,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馬駒橋物流基地內,其模型正式亮相服貿會。
中國外運展臺中所呈現的冷藏集裝箱,利用非熱能空間電場技術,通過電源、控制系統及庫內電極的組合在冷藏集裝箱內制造特殊的電場環境,使食材在達到通常結冰的冰點以下溫度也不會結凍,實現保鮮冷藏。
同時,通過電的化學還原作用,還可以防止食材氧化,并利用臭氧和環境調節有效抑制微生物(細菌)的繁殖,使保鮮效果較之常規的冷藏集裝箱提高5倍以上。
快遞物流憑借行業內最為豐富的應用場景作為土壤,很多前沿的科技得以落地,將多年積累的領先的技術能力進行工具化和平臺化的轉變,將技術創新作為底層驅動力探索更多場景的應用,便需要理論做指導,專利作基礎,快遞物流企業專利數量在行業內都處于領先地位。
虛擬展示美好。服貿會中,物流展臺上,虛擬展示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京東物流攜旗下智能物流科技產品亮相服貿會,然而,京東作為倉儲物流的龍頭,最拿出手的是“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而且在國內20多個省份建設了40多座,如何展現給服貿會的觀眾,過去用圖冊,視頻,不直觀,不完全,現在用虛擬技術,全貌展示。
此次展臺亮相的京東物流虛擬物流園區互動體驗系統,綜合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新一代技術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鏈接,通過虛擬模型還原園區立體化存儲、揀選、包裝、輸送、分揀、配送等環節,生動展示了天狼和地狼貨到人系統、自動分播墻、智能配送車等炫酷高科技。
無獨有偶,北京祥龍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也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在服貿會現場設置大型運輸卡車綠色生態模擬互動場景,以逼真的模擬環境和操作設備,讓體驗者仿佛置身于真實的運輸工作中。
說起祥龍物流,大家可能還比較陌生,它可是鼎鼎大名的特中大件運輸企業,是超限件運輸行業的“金字招牌”,曾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保障任務、重點工程設備的運輸,最突出的例子是祥龍集團用自主研發的大型火箭公路運輸專用車,運載火箭到發射場地。
在這次服貿會上,順豐首次系統展出順豐大模型體系,包含物流決策大模型應用、物流大語言模型應用以及多模態模型應用。當然,目前各種大模型已很多,也有部分物流企業研發出了不同的大模型,而順豐的大模型的特點,在于應用,憑借順豐對于應用場景的熟悉,且擁有龐大的場景,可訓練成熟的大模型。
大語言模型以及多模態相關技術,已全面賦能順豐包含國際關務、客服、收派、市場營銷等二十余個業務場景,基于大模型技術,可以讓每個人都可以快速習得行業知識以及過往處理經驗,成為經驗豐富的崗位專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豐知”物流決策大模型,是順豐自主研發的成果,該模型旨在將大模型技術應用于物流供應鏈的智能化分析與診斷、需求預測、運輸路線優化與包裝優化等決策領域。突破傳統算法的泛化能力、性能瓶頸和規模瓶頸,解決需求預測、多樣路徑規劃、包裝方案等方面的問題,并已在美妝、3C、食品、汽配和物流等多個行業落地。
展會期間,順豐科技還攜物流決策大模型參加2024服貿會快遞專場成果發布活動,向現場來賓介紹垂域大模型的深化落地的新視角和新思路。
服貿會上,快遞物流企業不僅展示科技應用,更展示了自主的科技研發能力,中國物流快遞企業,不僅是物流裝備與系統應用者,而且其許許多多的重要裝備與系統,是自主研發的,智造的。
這種自主研發的能力,不僅應用自己的物流流程中,還通過多年來的研發投入和創新,已經具備了將物流技術對外輸出的能力,甚至跨海輸出到國外。例如:今年6月,京東集團為沙特電力公司數十個倉庫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助力沙特電力公司實現在中東、北非等地區物流供應鏈的降本增效。
技術創新絕對重要,但更為重要的,還在于技術的產業化與基礎設施化,使技術創新擴散到更多具體應用環節上,場景應用創造價值。快遞企業需要具有對物流的深度認知和適配能力,深度認知賦予了它超越競爭者的產業適配力,能夠打穿從B端到C端的生產關系全鏈路。
服貿會上,炫酷的“黑科技”,從不同側面展示快遞企業在各細分物流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其背后體現出的是物流企業長期深耕產業的韌性與不斷創業創新的精神。
物流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物流競爭步入下半場,科技創新成為關鍵變量,硬科技逐漸成為時代主題詞,技術創新,正被視為物流走出路徑依賴、開啟產業新周期的必由之路。
物流技術的應用創新、落地升級,注定是一場沒有捷徑的馬拉松,很多項目甚至經歷了10年以上的持續研發和優化,大量技術人為了打磨出真正卓越的技術成果,費了長久的心血與汗水。
不可否認,部分前沿技術在產業應用層面,均或多或少還面臨著技術成熟度或成本壓力的考驗,超前投入與階段性產出矛盾。
結語:服貿會是展示的平臺,也是促進發展的號角,各快遞物流企業持續探索前沿技術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應用,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開創性的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也服務于中國制造的出海。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