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廣州)國際物流與技術裝備展覽會在廣州落下帷幕,作為行業的重要盛會,其對大灣區的智慧物流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大灣區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發展的前哨,制造業排頭兵,在智慧物流的賦能下,如何從制造走向智造呢?在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大灣制造
當今世界,經濟最繁榮、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通常都分布在沿海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從最初的學術概念、理論設想到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標的是紐約灣、東京灣兩個更大更復雜的目標,有望發展成世界級的城市群和國際一流灣區。
大灣區是我國制造業橋頭堡、排頭兵。開放之初,一批“三來一補”企業涌入我國內地,珠三角便是最早的主要登陸地,以廣深為中心,“世界工廠”迅速成形,成為我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
有政策的先發優勢,又有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區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廣闊,涉及到三個地區、兩種社會制度、三種貨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實際上是三個地區經濟不斷融合和深度發展的過程。
一般來說,地理位置越優越、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有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疊加政策優勢,推動著大灣區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直以來,大灣區工業增加值在全國占比達到兩位數,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制造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值占全國比重更超過35%,一定程度上扮演著我國科技創新的領頭羊角色。2021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超過了12萬億,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通,更是進一步縮短了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距離。
從城市來說,中山、佛山、東莞、惠州、江門具備了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發達的產業市鎮鄉域經濟,促進其成為全球最領先的制造業生產基地。
大灣區作為全球制造業基地,具有全球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的優勢,通過物流協同發展,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灣區供應鏈。大灣區經濟強勁發展和外向的特性,帶來旺盛物流需求,物流逐步邁入了高速發展態勢,并產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大灣區腹地的產業優勢與沿海口岸物流優勢更緊密地結合,增強了大灣區港口群整體的國際競爭力,為制造業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不斷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上方邁進。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物流系統亟待同步升級。大灣區在大交通、大樞紐、大產業三個層面上,通過要素聚集、模式創新和業態升級來實現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創新的聚集發展和變革。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包括多個海灣及港灣和島嶼所共同組成的灣區,其陸運、海運、空運等的銜接尤為重要,提升多式聯運水平,世界級港口集群和機場群,促進海陸空多式聯運之間聯系及整合,搭建智慧交通物流服務系統,推動大灣區智慧物流產業的創新升級及跨越式發展,才能為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二、物流賦能
智慧物流是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關鍵,智慧物流是智能制造的最佳場景,實現物料在生產工序間的有序流轉,實現定制化、柔性生產為代表特點的智能制造系統的高效運行,因此,大灣區的制造升級,應樹立物流先行理念,智慧物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的物流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結合大灣區完善的制造業基礎、極具彈性的制造業供應鏈和長期的外向型經濟傳統,智慧物流建設對于區域產業的帶動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灣區九市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合作,運用全球綜合供應鏈管理系統及區域智能物流設施,可以緩解灣區整體物流成本抬升及物流效率低下的困境,改變了港澳與珠海等城市的物流交互結構,增強跨區域的立體物流交叉運輸能力。
多年的不斷積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些龍頭企業目前已經實現了運輸、倉儲、分揀、配送、客服全程供應鏈流程的無人化,在物流技術研發、現實場景應用、政策引導推動上,走在了全國乃至世界前列,這有利于賦能制造業。
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物流發展水平呈現高度一致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其物流發展水平也越高。大灣區物流產業的戰略價值將逐步顯現,物流產業涉及的核心技術,可實現現代智慧物流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大灣區物流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發展,將重塑制造產業價值鏈。
產業鏈集聚是大灣區制造業的優勢,大灣區將有效構建城市間物流產業的“血液”流動,帶動區域優勢集群效應,探索規模化物流園區網絡和高端化綜合等物流新業態。全鏈條式的智能運輸、智能倉儲、智能裝卸、智能搬運、智能流通及加工,遠優于世界上大多數其他類似區域的產業集群。
制造業組織結構變革,需要供應鏈高效協同,而供應鏈是以物流為紐帶,智慧物流高效融入了供應鏈,呈現出了產業鏈供應鏈全面融合的新趨勢。大灣區鼓勵物流企業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于物流場景,構建全新的智慧物流供應鏈生態閉環系統。
整個物流業務鏈完全融入到供應鏈運營管理中,打破工序,融合界限,提升智慧物流供應鏈生態系統的智能化融合度。
大灣區智能物流與智能制造的重構與融合,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目標,支撐制造業智慧變革,智能制造與智慧物流正在呈現“加速度”的融合態勢。
LET2023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華南市場,以“數智工廠·智慧物流”為兩大主題,正體現著智慧物流與智造融合。
LET2023匯聚了物流系統集成、智能工廠集成等行業先鋒企業,聚集了一大批智能制造·智慧物流裝備企業,以其前沿科技成果,搶占大灣區商機。
LET2023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一年來智能制造及智慧物流前沿科技成果與黑科技,精準解決行業痛點,通過先進技術與設備實現降本增效,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全力建設打造現代化數智工廠。
打通制造與倉儲間的信息化孤島,通過自動化設備的智能搬運,讓物資在產線間高效流轉,提高生產工作效率。圍繞物流黑科技,呈現數字孿生的虛實結合智能物流體系,在新廠規劃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LET2023行業先鋒企業及國內外知名品牌攜重磅新品亮相,呈現頂尖的智慧物流裝備技術與行業解決方案,賦能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利用九市優勢,特別香港的金融優勢,港澳的國際資本優勢,促進物流供應鏈的價值再造,構建閉環智造生態體系。
聚焦灣區所向,發揮物流所能,打造承載智慧物流產業的實體空間,優化戰略新興物流產業的資源導入渠道,一體化區域物流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助力區域新興戰略性物流產業的顛覆式創新及跨越式發展,引導大灣區物流經濟向新的廣度與深度發展,都將使智能制造邁向更高的一步。
三、制造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制造企業的運營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目標是2025年,制造業整體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范。
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從制造業到制造業強區的歷史性轉變,總體規模大、產業類型多、技術含量高,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制造業企業由傳統生產模式向數智化方向升級是時代的必然選擇,關乎企業生產和長遠發展,首先要對企業的內部物流升級和工廠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有更深入、直觀的了解。
從“制造”走向“智造”,已經成為制造業企業“必修課”,為助力企業進行智能制造升級轉型,優化智慧物流技術與應用,突出“帶動效應”、“溢出效應”,發揮智能制造與智慧物流更好結合的橋梁紐帶作用
數智化轉型已成大灣區制造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重要步驟,目前,大灣制造的智能化升級正當時,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區別在于最終決策誰來做?智能制造能夠實現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也就是說機器做決策。
2021年全球創新排名中,大灣區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東京灣,外向型是大灣區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其創新性,外向型,使大灣區的制造業升級更迫切,依托高新技術產業格局,引進高端制造業,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制造、物流產業協同,打造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中國(廣州)國際物流裝備與技術展覽會,成為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LET2023向全世界展現了全新智慧物流時代的真容與智慧制造先進解決方案,這為大灣區夯實“制造業立區”準備了技術基礎。
LET 2023推動制造企業降本增效,助力建設現代化數智工廠,實現制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無人化。通過全面聯通智慧工廠生產、制造、倉儲、配送、零售等上下游企業,展示最新智能制造產品和技術。
LET 2023 聚焦數智工廠與智能制造的融合,以智能、創新、技術為切入點,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解碼”數智工廠的的升級方案。數智工廠,智能化生產線,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制造業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調度和協作,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
總之,2023年新一輪智能化與數字化浪潮來襲,LET2023,全面展示先進制造技術及高端設備的發展成果,傳遞最新市場動向與趨勢,幫助大灣區抓住合作機遇,實現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術升級,助力企業駛入智能化的快車道。
最新理念應用于企業,為企業在智能制造,實現智能化、柔性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智能制造注入新動能。
大灣區智造創新 轉型升級提速,歷經傳統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三個階段,圍繞科技和先進制造的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制造業轉型升級也迎來新拐點。
相關部門對灣區制造做出了六大趨勢預判:制造業數字化、制造業低碳化、制造業集群化、制造業服務化、制造業高端化、制造業柔性化,這就是大灣區制造業升級的長遠目標。
結語:在大灣區強大制造業的支撐下,依托良好的物流基礎,將走出一條物流業與制造業共生共榮的高水平發展之路。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